深港如何“双向互动” 协同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大家谈

147小编 2022-12-22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大湾区的重要战略使命。在这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近年来系统推进深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2021年9月,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正式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今年7月,香港科技园公司宣布,该公司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将于今年下半年分阶段投入服务。

作为大湾区里两座闪耀的创新之城,深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卫视深视新闻《大家谈》栏目,本期邀请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分析解读。

  Q: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方面,您认为深港两地要如何发挥好自身城市特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黄克强:香港方面的优势比如有很强的科研力量,有很多大学可以支持我们在这里做科研,包括高端的AI(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材料、微电子方面、新能源等,我们还有很多这方面能力很强的科学家、教授。同时,香港还有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所以,在这方面香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深圳方面也有她自己的强项,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东莞、广州等城市,整个链条都在那里,甚至可以辐射到全国。所以我认为香港和深圳不仅有竞争也有互补合作,相互竞争可以促使大家一起去提升,我觉得这个非常好。

  关键是看大家怎么可以配合,怎么看清整个大局。香港不光是要自己本身去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把深圳和香港的合作放在整个国家的发展大格局里。

  Q:您认为深圳过去在科创方面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

  黄克强:过去20年,深圳确实发展的很快,在科技方面也发展得非常好。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角度来看,这里面8000多万人口有着不同地方生产链条的存在,有香港国际接轨,也有深圳创新创业的能力等。深圳在过去这20年间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内地甚至全球很多的生产商都跑到深圳去发展。我认为,深圳与香港连接整个大湾区的城市,在高端生产方面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做的。

  

  我认为,在创新创业方面,能找到人才是关键所在。任何一家公司,无论是创新创业或是做制造业,人才都是相当重要的。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香港与国际接轨,而且还是很多人才希望来到的一个地方。深港两地是世界上有名的双城,他们之间的配合是无敌的。

  另外,我们谈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我们知道两边政府都在谈这几个方面。香港现在跟国际在这四个方面都是完全自由流动的,人、资金、数据跟货物都基本可以流通全世界,那么如果香港与深圳都能够联通的话会更好。

  

  Q:大家都很关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及位于深圳福田区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您对此有怎样的展望?具体会如何开展合作?

  黄克强:盼望未来有一天,河套地区和香港北部都会区成为一个科技CBD,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那么,为什么我们(香港科技园)会在福田建立一个分园,是希望尽早可以进驻,开启引进来走出去的工作,从而帮助香港或者国际的一些创业者、科学家等去到内地开发业务。利用好福田这个地方走出去,就是利用香港与福田接轨,吸引全国最好的科学家、创业者通过这个渠道去开发国际市场和“一带一路”的市场。所以我认为,从长远来讲,这个地方都将会是发展科技的核心地带。

  Q:自从您2016年担任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以来,推进香港“再工业化”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就是您的工作重点。在这方面您有怎样的心得?对于未来深港两地在这方面的合作,您有哪些观察?

  黄克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不同工业家去聊,看看他们对新的科技有新想法、新用处。根据我过去的经验,科技行业变化很快,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去挑哪个行业去做,而是可以挑选平台。因为要发展的话,就需要不断前进、不断改变。另外,我认为合作是必要的。从政策层面看,大家可能要配合从“十四五”规划里面的内容去考虑,同时看看双方如何利用各自优势与国家的市场配合。更重要的是,政策的制定需要与工业家坐下来谈,与业界要接轨,我希望能做得到,我也会去做。

  

  记者 / 丘倩怡

  视觉设计 / 盛笑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